郑州,你被谁抛弃?

郑州,你被谁抛弃?

郑东新区,CBD内环,大玉米。

深冬的夜里,这个郑东新区的标志性摩天大楼,发出了耀眼的夜光,灯光从大玉米的底部层层上升,蜕变,然后新的颜色又从底部重新的上来。

很多市民都在感叹,要不是因为上合理事会,还真不知道大玉米竟然是可以变色的。

12月14-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行。

近两个月来,郑州市,甚至是整个河南省,都为这个郑州建市以来规格最高的会议付出了很多。但是不管付出的再多,人们都觉得这些是值得的。大多数人觉得,郑州至少可以通过此次会议,在全世界的视野中提高知名度。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郑州,这个被列为八大古都之一的商城,中原地区最大的城市,一直以来都被外人低估着。环境脏乱、交通拥堵、城市缺乏个性,这成为外人对郑州的最直观的印象。

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内的人们,我们爱这方土地爱得深沉,但是又时常为其惆怅满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仅此八字,囊括我们所有的深情。

郑州,到底排行老几?

在网络上,郑州有两个称谓流传久远,一个是大郑县,一个是郑姆斯特丹。

大郑县所代表的是郑州的过往,以及如今的郑州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而对于后者,则来自于人们对河南的戏称,河南→荷兰,荷兰的首都叫做阿姆斯特丹,于是郑州便被称作郑姆斯特丹。

作为当前荷兰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历经了从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辉煌与破坏,她的历史也是荷兰历史的一个缩影。而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也正是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今日人口达1000万的大型城市。

作为中原地区最大,以及最重要的一座城市,郑州时常会被动地与同属中部地区的其它省会城市进行比较。人们也许是想通过这种最直观的比较来证明郑州今日地位的优与堪忧。但在大多数时候,这样比较并无实质性的意义。

在中国最大的知识型社区知乎上,轻而易举的你就可以见到如下这些标题:

郑州和武汉,哪一座城市潜力大?

郑州和重庆,哪个城市的现状更好,发展前景又如何?应该如何选择去留?

武汉和郑州,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中部物流中心?

武汉,合肥,长沙,南昌,郑州这几个中部城市那个前景更好?

成渝城市圈、武汉城市圈、郑州西安城市群,三者发展前景你更看好哪个?

同为中部中心城市,郑州和武汉,西安有多大的差距和差异?

多少人会认为郑州在不久的未来几年将会在经济上赶超同在中部的传统大城市武汉?河南经济总量已是全国第五了。

从群体心理上来说,作为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河南的辉煌以及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度影响,放眼全国屈指可数。但是新时代的忽然没落,让生活在这里的子民们感到了巨大的落差。眼看与曾经的繁华渐行渐远,人们心里的失落感日益加深,而将河南发展的领军城市郑州与其它城市对比,反映的正是大河子民们期盼故土重新崛起的殷切希望。

而这一切都注定将与郑州的发展紧密到无法分割。

时代选择了郑州

作为曾经的郑县,最大的作用是作为从洛阳到开封的中转站,行者从洛阳来,落脚郑县,歇息过后,便直奔开封。但清朝人的一个决定改变了这所有的一切。

19世纪末,两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建设从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卢汉线,这是河南省内最早的铁路。不久,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修建了作为该线支线的汴洛铁路,这是陇海铁路的前身。1908年汴洛线全线通车,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两大干线在郑州交会,从而成就了郑州这座城市20世纪的振兴。1928年,主政河南的冯玉祥将郑州由县改为市。1952年省会从开封前往郑州,郑州在当代历史中的地位最终定格。

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工程,从1953年开始,五年内,一连5家纺织厂在西郊的荒地上铺展开来。从此,国棉厂和火车站撑起了郑州数十年的发展骨架。至今在国棉厂周围还存留着数十年前的旧建筑,那些仿照俄罗斯风格建造出的建筑物,低矮、陈旧,与周围拔地而起的新楼格格不入。而这新与旧的对照,是郑州三十年来发展历程的最真实展现。

几十年殚精竭虑的发展,郑州庞大到连自己都仿佛被吓了一跳。三环早已囊括不了郑州巨大的胃口,遍布郑州环线的新区则代表着它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郑州容纳了太多的来投奔他的人群,人们希望在这里开创自己的事业,抑或只是要寻求一种属于现代的都市生活。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地铁建设和城市快速公路的发展,郑州的城区建设已经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郑州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郑州市现辖6区4市1县加上各新区,全市总面积达到了7446平方公里,人口937.8万人,市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12.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8.3%。

如果说这些数字代表的是郑州过去数十年来的辉煌,但是不为人知的,却是郑州对未来发展的隐忧。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5》, 在2014年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中,郑州位列第19位,而经常被拿来跟郑州作比较的中西部城市武汉和西安的排名则分别为12位(武汉)、33位(西安)。

但是在另一份表格,2014年中国289个城市可持续竞争中,郑州的排名则被降到了第44位,而武汉和西安的排名,则分别为15位(武汉)、27位(西安)。

需要注意的是两份统计数据的名称:一份是2014年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另一份则是2014年中国289个城市可持续竞争前者代表的是一种过去式,而后者才是未来。

郑州似乎正在遭遇我们所看不到的隐忧。

郑州,未来是喜是忧?

12月4日上午,全省厅级领导干部经纬讲坛在省人民会堂举行。在讲坛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天君讲述了历史的郑州、现在的郑州、未来的郑州。

吴书记说,在以往发展的过程中,受发展阶段限制,郑州存在着对发展规律的把握、对现代化建设的认知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适应的问题,发展中也累积了一些瓶颈和制约。

郑州解放时面积只有5.2平方公里、人口10多万。经过四次规划,实际到2010年,建成面积已经达到343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已经达到428万人,再加上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实际在郑人口700万左右。

“郑州的发展实质上是没有规划引领的发展,不是规划指导建设,而是建设牵着规划的“牛鼻子”在走。”

吴书记总结了三点郑州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为下:

一是城乡承载功能严重滞后。建设发展无序,“为了适应人口、车辆和群众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不得不对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扩建,修订规划、重复建设成为被动之举。”

二是产业结构战略转型的任务艰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资源型高耗能产业面临着消化、淘汰和重新洗牌的新形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功能平台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枢纽地位相对弱化。随着铁路实施管理体制改革,郑州铁路局一分为三,郑州铁路枢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已经不能与大局时代同日而语。第二,开放平台缺乏竞争力。口岸功能相对单一,产品进口必须从沿海、沿边口岸转关,区域通关协作范围小,通关时效较低。第三,经济外向度低。2010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7.6%,而当时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平均已经达到50%。

以上几个方面的差距和瓶颈,既影响和制约了郑州的发展,也影响和制约了中心城市对全省带动辐射作用的发挥,影响和制约了郑州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的提升。

吴书记高屋建瓴、可谓一语中的。而郑州现有的一些现状,则是对吴书记讲话的的最好的注解。

郑州,满怀隐忧

1、城市缺少应有的温情

一直以来,郑州都市区都在摊大饼式发展,而由于铺设面积过大,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区域内消化,所以一个个城中村就此留存了下来。时间愈久,这些由于历史原因在城市建成区内形成的城中村便越显得与城市格格不入,不但对城市形象造成影响,而且与城市整体格局不相适应。

政府便推出了积极的政策,吸引开发商进行投资开发,将破旧的城中村进行升级改造。但是由于政策的缺失,郑州的城中村改造逐渐出现两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演愈发凸显:一个是大量安置房的出现,一个是对底层人群居住空间的剥夺。

这些伴随着城市发展脉络诞生的城中村,天生就是很矛盾的存在。与城市的整洁和现代化相比,这些城中村保留的却是最原始的形态,在众多摩天大楼的包围中,显得过于陈旧、破败。但是这些城中村所占据的却是绝佳的区域位置,是众多开发商眼中的肥肉。

但开发商们要想开发这些村庄,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却是村民安置补偿。位置越好,村民们提出的补偿要求也就越高,最后开发商们虽然咬牙拿下,但是最终却因利润率而不得不在住宅品质和相关配套上做减法。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虽然拆除了城中村,但是劣质安置房的入市却仿佛是城中村的升级版。核心问题在于,并不是楼层盖得高了,就是城市化了!劣质的建筑物越高,则对城市的伤害则只会越大。

如今,这些大批量出现的劣质安置房,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隐忧。

另一面,因为这些城中村位置优良,房租便宜,一切配套齐全,对于职场新人和刚入郑州的外来人员,都是很不错的落脚点。在一个像郑州这样的内地的城市中,也许只有城中村可以承载得起一个年轻人的城市梦想。

城中村成为了城市中新一代年轻人的落脚地,就像一个布满残缺的温床,接纳了的数十万的外来者,使得他们不会流落街头。而又有多少年轻人,正是踩在这个温床上,一步一步千方百计努力逃离温床,许多人终得以脱身,成功的融入城中村外的城市。

到了今天,郑州市中心城区内的476个村庄,已完成拆迁改造383个,未被改造者已不过百。单只一个陈寨,就居住了14万人。而陈寨一旦被拆,这些庞大的居住人群,又该去哪里落脚?不容置疑的是,原本每月几百元的房租,会瞬间上升数倍,当每月房租达到了工资的三分之一之后,对于收入微薄的年轻人,将会成为巨大的负担。

香港有笼屋,是香港社会底层人士的聚集地,日本有胶囊公寓,让不少经济窘迫者至少有一个歇脚之地,让任何一个落魄者都能得到居住的尊严。

但是在郑州,居无定所正在逼迫着大量的年轻人纷纷逃离。而留下的人也不得不选择群租,以在住宅小区群体合租的方式继续留在这里。但是这就又引出了另外一个矛盾,就是住宅小区内的中产阶级与这些群租群体的矛盾。这些群租客的到来,不但让原本安静的小区开始糟乱,更对日常生活带来了无穷的隐患。几个月前,一场电动车的燃烧事件造成了合租屋内1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现实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个城市,最应该做的是包容,容得下成功者,也要能容得下失败者,让每一个进来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2、人才的流失

众多周知的是,每一年河南省的高考人数都是全国之最。但是河南本土高校却差强人意。迄今为止,河南也仅有一所211大学。这导致河南的高等教育即无力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又导致本土优秀的人才呈现纯输出的状态。

郑州又严重缺乏全国靠前,对高级知识分子有强大号召力的产业或者说企业,也许宇通算是一个,但是除此之外还有谁呢?

最终,郑州对人才的吸引,基本上是靠吸收从本省内的各地市大中专院校,以及郑州市内的众多院校的毕业生。而与北上广深以及南京杭州这些大范围吸收重点高校人才的城市相比,郑州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能够引入大量高学历的人才。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IT行业。米宅科技属于创业型公司,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研发人员,但是数次招聘下来却迟迟无法找到合适的人员,有人很想来,但一问之下却都在外地,几乎没有人没有在郑州的,最终虽然彼此中意却也只能无奈放弃。

进入到2016年,在米宅全国布局之下,米宅科技将会迎来高速发展,而IT研发团队的严重不足,则成为了制约米宅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很显然,郑州已经落后的太多了。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深圳,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市有着众多的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国家政策。而深圳市对人才的重视一直都是让人充满危机感。

80年代,深圳依靠各省市调进人才成就了一个现代化的特区,90年代深圳着力引进重点大学人才迅速发展了金融业和高新技术等产业,21世纪深圳则重点引进海外留学人员以推动深圳的二次创业和发展。

时代越往前,深圳市对引进人才的标准就越高,这是因为深圳市自身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基础性人才流入已经达到了良性自我循环状态,而作为政府政策性引导的重点,则转移向那些国际视野范围内的优秀人才。

显然,如今的郑州,连基础性人才的引入都还成为问题。像米宅这样充满活力的创业公司会因为基础人才的匮乏而放慢进度,无论放在任何一个城市,这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3、中产阶级的流失

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中产阶级都会是一个城市的中坚力量,中坚阶层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的是一个城市的未来。这些中产阶层代表的正是一个城市中的高素质人群,他们有经济实力,更讲究生活品质,但同时可能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一群人。

与深圳相同的一面是,郑州也是一个人口纯流入城市,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郑州净流入人口185万人,比深圳仅少1万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7位。但是问题所在,正是这些流入的人群。

从建国初期建设铁路枢纽、棉纺厂、砂厂,均为举全国之力支援郑州的经济建设。这个时候的人口流入可以看作是技术人才流入和知识性人才流入,是超高价值的人才流入。

但是进入到现代后,郑州的人才流入开始逐渐发生了转变,主流变成了地市级向省会城市人员流入,请注意这个词,是人员,而不是人才。假如用一个中国古语来形容这个现象,那就是“人往高处走”,郑州接纳和吸收的是下一级的区域的外流人员。

这些新移民进入到郑州后,不惜忍受郑州的人多、拥堵、糟糕的空气质量,只要能留在这里,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而与此同时,被污染的空气、难说优良的创业环境、差强人意的城市配套,则让郑州城市内的中产阶级选择了逃离。

细细想来,这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优秀人才的后继无力,注定会为城市发展带来灾难。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这才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

曾经何时,郑州还获得了另外一个称谓,就是屌丝之城。也许这样的称谓并不是因为郑州人太穷,而是另有含义。郑州的城中村拆迁诞生了数量众多的有钱阶级,但是这些人能称为中产阶级吗?也许未来是可以的,但也许现在还不能。

因为中产阶级并不是只看储蓄,而其背后则包含着更多的其他因素,比如说良好的教育背景、不失格调的生活品质,以及超高的个人素养。

郑州的中产阶层在急速流失,高素质人才难以进入,而新生代的年轻人却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维持,这些都让只能让人对郑州扼腕叹息!

郑州,我们怎舍得将你抛弃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郑州,是最想离开的,也最离不开的地方。

想离开是因为这个城市有太多的地方总是显得差强人意;离不开也是因为这个城市虽然不好,但是我们的父母妻子却生活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根。

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郑州一直都怀着雄心,就像是一个弱冠的青年,急于挣脱桎梏大展拳脚。

曾几何时,在西郊的工厂间长大的80后一代早已成人,变身为城市中举足轻重的新生力量。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真正成长起来的标志也许就是城市生活五彩斑斓的多样性。省博物馆和位于郑东新区CBD的艺术中心可以说是艺术和历史爱好者的殿堂;而林科路上形形色色的酒吧则代表着另一种属于时代的激情;不管是省人民公园的安静祥和,还是世纪欢乐园的缤纷喧哗,这一切都是构筑这个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元素,一起组成触手可及的市井生活。

但毋庸置疑,未来之路依然艰难。值得欣慰的是前路虽然艰难,但也不曾畏惧。一带一路也好,国家级航空港也罢,任何一个机会都是希望,我们愿意就此相信郑州,也相信在她的庇护下,生活在这里的子民们可以幸福安康。

而此刻,我们所有的严厉和呵斥,都是希望这个城市可以更好一点,离我们的期望更近一点。此外,还有何求?

就像诗人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完)

———————分割线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经许可后转载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平台【郑州楼市】【ID:zzloushi】

—分隔线—

总编微信(88371392) 长年为大家服务,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郑州商业观察 » 郑州,你被谁抛弃?

赞 (0)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